top of page
IMG_5310.JPG

SAPAH說故事的地方

SAPAH:「家」是生命誕生的地方、孕育族人的所在
說故事的空間、靈魂最終的歸屬,一片片蓋回竹屋,築回一件件老人的回憶。

​​想知道部落年輕人如何跟耆老一起蓋回記憶,那就快點往下滑,接著看吧!

SAPAH 說故事的地方: 行程
74214436_2668037819927464_76331265425785
72435139_2396287820635186_91550419933934
71516829_421042185268880_476047221536587
73074800_1427015777464643_56084724867284
44085245.18ac59f81232e2e1c30937a5241d0d9
44085267.4c42c68120263918aa410fc7a90c13d
67600002_385568742142844_834911141202650
IMG_1912.JPG
IMG_1911.JPG

傳統建築工藝田調

2019.5-9
地點:銅門、榕樹、七鄰、見晴部落

農獵時期,太魯閣族人因獵場不夠,通常到了第三代就會遷徙出去,祖先去世後便葬在家屋裡,家屋就成為了遺址
、祖居地、尋找家族遷移路徑的據點,而以往的部落都是散居。
走訪銅門、榕樹、七鄰,甚至萬榮鄉,我們發現了家屋的簡單以及實用,關乎於太魯閣族遷徙的民族特性,不長久待在同一個地方太久,所以家屋的選材都是周遭自然素材,只要可以使用、夠直、夠長都可以。
像是雀榕Swiji Bhgay、桂竹Djima、黃藤Qwarux、九芎Sraw、五節芒Bngrux、構樹Bsrux、筆筒樹Qrun Balay、大葉釣樟Lmukas Bhgay Papak......等等
從以往山棕葉編織圍牆面,以及木頭為屋頂,到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改善族人生活環境,便將屋頂改為竹子,雙層架結構增強防水,因為日本人徵招族人林班筏木,開始出現木造的日式建築,而後約民國50年水泥進入部落,加上中華民國政府禁止砍罰樹木,水泥建造的房子一棟接著一棟,變成了部落現在的光景。
每當問了這些長輩,他們的視線都會往山上望過去,他們想念以前山上的生活,雖然辛苦卻很節儉以及知足,換工的感情,建構了部落之間緊密的感情。
好多的故事,歐菲莉颱風後對土地的熱愛執著、部落舊照片的往事回憶、山上舊部落的生活光景......等等,說都說不完,若你想知道更多,快往下滑吧

SAPAH 說故事的地方: Welcome
彼霖簡報照片_191028_0002.jpg
彼霖簡報照片_191028_0001.jpg

傳統動土儀式
-來自祖先的祝福

​​2019.9.19

象徵從這塊土地長出來鮮美的食物
芋頭、地瓜、生薑
以及祈福烤過的豬肉
香菸象徵祖靈下來的路
以及檳榔、米酒作為給祖靈的招待
儀式進行與祖靈對話
感謝一切以及祝福家屋的建蓋過程
每個人點酒致敬
將祭品每個部分切下埋在家屋附近
以噴灑米酒清淨土地與空間
在破土傳統儀式結束後
再次感謝部落耆老願意將這些分享
讓部落年輕人可以學習
在祖靈的祝福下
一切順利
真好啊⋯真好⋯⋯

SAPAH 說故事的地方: Welcome

​​部落長者手的工藝-DJIMA竹子

2019.8-10
地點:銅門部落

竹子-Jima
是家屋的重要建材
甚至到了現在
族人也都會利用竹子搭工寮、雞寮、屋舍等
雙層架構讓雨水不會這麼容易浸入
榕樹部落的Punung叔叔、溫寶春叔叔
來教大家處理竹子的最首要動作
要把竹子的竹節打掉
當然
更具挑戰的是剖竹子
砍下去以及拉竹子的動作
在於力量的拿捏與平均
一個不小心歪了,竹子也就浪費了
一片接著一片
家屋也就慢慢的被蓋了回來了

SAPAH 說故事的地方: Welcome

PHPAHAH藝術聚:溪谷間的聚會​

​​2019.10.6

Phpah藝術聚部落說明會 x Sapah生火儀式 x 山裡的交換創作展覽 x Emphpah藝術培育成果發表

昨日的聚會圓滿落幕
有著大家滿滿的祝福以及鼓勵
好多好多人前來
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副處長、東華大學原民院院長、秀林鄉公所、銅門國小校長、部落族人、各地前來的朋友
從藝術聚的發跡到家屋生火儀式、部落年輕人-黃林育麟的個人創作展覽,到最後兒路與部落青年吟唱耆老所教授的古謠
豐富的內容,讓很多人感受到銅門這塊土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
而最後拉比·馬莎所帶來各樣部落佳餚,為活動畫上完美的句點,有眼福、耳福更有口福。

今天的活動,為了明年開展的「Phpah藝術聚」開了第一響
未來
我們將與部落國小進行家屋的相關合作
不僅成為空間運用,更是部落孩子的民族教材
也會將部落族人的創作、工藝品、展品等一同在藝術聚做展出

接下來
第二棟家屋將會在近期開工,成為部落工藝品、小朋友創作等展示空間
藝術家以及工藝師們也在進行創作,常常往返銅門
家族影視紀錄持續的拍攝中
我們也在部落與耆老一同錄製古謠

快追蹤我們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部落即將盛開的生命,好多好多的事情要發生!

浦院長.jpg
進家屋4.jpg
儀式2.jpg
72333838_531290044364537_172823913418457
吃飯比必2.jpg
演出1.jpg
大合照.jpg
演出2.jpg
SAPAH 說故事的地方: About

QWARUX籐編工作坊

2019.12.4

在部落耆老Hungul叔叔和Heti阿姨的帶領下,參與Qwarux工作坊的朋友們認識了Ulaw(高山細竹)和Qwarux(籐)兩種材質,這也是許多日常用具的重要原料。上午學習的是如何處理Ulaw,以及「曬架」的製作,Heti阿姨說,以前住在山上使用的是木碗,曬架就是很好的保存空間,曬架有很多用途,也可以拿來曬布,將平放的曬架豎立起來,就能掛飾品等。在享用部落媽媽準備的豐盛午餐之後,下午的課程是削Qwarux,並且學習纏繞技巧,將家屋外觀裝飾地更加完善。Hungul叔叔表示,Qwarux有很多功能,也可以製作許多物品,並將Qwarux比喻為螺絲釘、能使物品結構牢固。

191214-01.JPG
191214-02.JPG
191214-03.JPG
191214-04.JPG
191214-05.JPG
191214-06.JPG
191214-07.JPG
191214-08.JPG
SAPAH 說故事的地方: About

WAHUG弓織工作坊

2020.1.4

透過上次的藤編工作坊,我們認識了一位來自三棧部落的青年Rulung Sakang,回憶小時後的生活,他常在外公的獵寮看著外公做Wahug(弓織帶),拉撐的不是現在的弓,而是獵寮內能夠拉撐的支柱。因為某次活動,喚起他兒時對弓織的記憶,沿著兒時的印象Rulung反覆的編織找回外公當時的樣子,而現在換Rulung帶領年輕朋友們一起重現這些傳統技法,從簡易的裝飾用的平織弓織帶開始學習,熟悉以後可以運用到更多工藝層面。這一天,大家在家屋內生著火,專注於手上的織帶,安靜的編織著,那樣古老的姿態,彷彿回到最原始的生活,純樸又安逸。

200104-01.JPG
200104-02.JPG
200104-03.JPG
200104-04.JPG
200104-05.JPG
200104-06.jpg
SAPAH 說故事的地方: About

連絡人

追蹤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instagram

0967019611
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   
指導單位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

主辦單位:花蓮林區管理處     

承辦單位:兒路創作藝術工寮

bottom of page